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砾岩中浊沸石的形成和溶蚀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砾岩气藏为例
赵长永, 师翔, 廖伟, 闫利恒, 戴灿星, 李绪涛, 师永民, 郑皓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5): 782-792.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58
摘要175)   HTML    PDF(pc) (66205KB)(60)    收藏
以中拐凸起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砾岩气藏的储层为研究案例, 在岩芯观察、光学显微镜和全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 分析砾岩储层中浊沸石的发育特征, 探讨其成因机制, 并分析浊沸石充填、溶蚀及含量变化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得到如下认识。1) 浊沸石不但充填在砾岩、安山质砾石以及颗粒内原生气孔中, 而且大量分布在砾石骨架颗粒之间, 占胶结物含量的 80%以上, 与研究区基性和碱性火山质母岩成分密切相关。2) 研究区沸石成因有内生和外生两种类型, 内生作用形成的沸石充填于安山质砾石内部的原生气孔中, 与喷出岩的低温热液作用或接触交代作用有关; 外生作用类型的沸石是含玻璃质较高的各种火山熔岩和凝灰岩受碱性水溶液的蚀变作用, 发生脱玻璃化后形成, 充填在砾石骨架的孔隙中, 使储层发生致密化, 其中典型的是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沸石。3) 沸石对研究区储层有重要影响, 早期碱性环境下, 大量沸石的充填和胶结使储层发生致密化的消极作用, 后期酸性环境下, 部分沸石溶蚀产生次生孔隙的积极作用, 以大量充填于砾间孔中而产生致密化的消极作用为主。总之, 沸石类矿物的胶结程度、含量及后期的溶蚀程度控制着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吉木萨尔陆相页岩油微观赋存类型
丁振华, 师翔, 宋平, 师巍锋, 张记刚, 李绪涛, 师永民, 李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1): 133-142.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114
摘要304)   HTML    PDF(pc) (47214KB)(73)    收藏
为了更好地认识页岩油微观赋存状态及类型, 避免实验过程中水钻取样对原油分布的影响, 选取吉木萨尔页岩典型含油岩芯, 采用全程液氮钻、切、磨制样工序, 通过全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电子成像及背散射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获得微观储层矿物类型和结构、储集空间类型、形貌以及C, O, Si, Al, Ca, K, Na, Mg等元素在微、纳米尺度的分布。依据去除矿物因素后的C元素含量分布, 判别原油在微、纳米空间尺度的富集程度。结合矿物岩石组构和储集空间形貌, 对微、纳米尺度页岩油原油的赋存状态及分布类型进行直观的定量表征, 并基于C元素含量推测微观含油饱和度的相对变化。针对原油与孔喉的配置关系, 进行储层微观孔喉结构与原油赋存状态的表征, 明确原油赋存类型。总结出研究区4种微观原油赋存类型: 白云质溶蚀微米级大孔道中的可动油、砂质粒间微纳米级孔中可动油、砂质粒间孔喉壁吸附的半束缚状态的油膜以及自生黏土矿物晶间孔内束缚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矿物学机制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低渗砂岩储层为例
王哲麟, 师永民, 潘懋, 汪贺, 马子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1): 111-12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116
摘要589)   HTML    PDF(pc) (35025KB)(319)    收藏
针对现阶段微观剩余油研究中可视化精度低、微观剩余油与矿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明确以及形态分类描述不完善等问题,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 以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图像为基础资料, 联合能谱(EDS)分析资料,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2油层组和长9油层组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并探讨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矿物学机制。结果表明, 微观剩余油的赋存状态由孔隙的大小和形态以及与孔隙相接触的边缘矿物的性质共同决定, 不同类型孔隙对剩余油的赋存能力取决于孔隙边缘矿物的形态、表面粗糙程度、比重和润湿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据此, 可将微观剩余油分为残留油团、半自由油岛、半自由油雾、半自由微油团和束缚油5个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晶间孔隙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的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
汪贺, 师永民, 张志强, 孙彤, 史世元, 关平, 徐大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4): 659-66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37
摘要1195)   HTML    PDF(pc) (23291KB)(122)    收藏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晶间孔隙定量表征不足的问题,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和EDS能谱分析资料为基础,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黏土矿物及晶间孔隙的发育特征, 将晶间孔参数定量化, 对不同类型黏土矿物晶间孔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表征。在此基础上, 根据矿物含量计算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对储层孔隙度的贡献, 探究其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黏土矿物的发育特征及晶间孔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黏土矿物的孔喉和面孔率大小趋势为伊蒙混层>绿泥石>伊利石, 类圆状孔隙和孔隙缩小型喉道发育较广泛; 黏土矿物发育特征和孔隙结构是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基于测井曲线无量纲交会法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识别及预测
郭春安, 关平, 师永民, 杜书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2): 262-27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02
摘要740)   HTML    PDF(pc) (4695KB)(206)    收藏
基于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曲线对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良好测井响应的原理, 采用经验试错法、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归一化法和声波孔隙度法3种方式, 将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区块的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曲线变换成新曲线, 提出测井曲线无量纲交会法, 构建得到非均质性评价指标(HEI)和孔?渗综合评价指标(PPI)两个“甜点”指数, 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定量评价。探索综合运用无量纲交会法和“甜点”指数判别法来识别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的新方法, 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及“甜点”预测。研究结果与矿场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 可为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预测提供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储层为例
柴光胜, 师永民, 杜书恒, 魏云, 张志强, 郭春安, 孙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2): 253-26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121
摘要699)   HTML    PDF(pc) (37367KB)(132)    收藏
以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储层为例, 利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和岩芯流体驱替实验等手段, 对储层的敏感性开展定量评价, 并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的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中等偏强水敏、弱?中等偏弱酸敏、弱?中等偏弱碱敏和弱盐敏特征。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受黏土矿物成分、岩石矿物学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影响, 其中黏土矿物的含量和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 实际开发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研究结论可为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于岩石铸体切片与恒速压汞测试的储层孔隙分布表征及差异机制剖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例
庞姗, 梅启亮, 张洪军, 汪贺, 孙彤, 关平, 师永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5): 907-9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55
摘要899)   HTML    PDF(pc) (25678KB)(98)    收藏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研究对象, 联合场发射扫描电镜与图像处理技术, 开展铸体切片观察和处理以及恒速压汞测试, 并对其表征的孔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及差异机制分析。对铸体切片进行阈值划分图像二值化处理后, 得到孔径分布具有连续性等优点。与恒速压汞得到的孔径分布进行比较, 发现二者在反映主体孔径时具有一致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网加密区延长组长4+5特低渗储层沉积特征和储层物性分析
刘钰洋, 潘懋, 刘诗琦, 师永民, 董越, 张志强, 王梓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5): 1028-103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45
摘要664)   HTML    PDF(pc) (13844KB)(411)    收藏

以岩芯、薄片资料为基础, 结合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 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网加密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特低渗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 进而解剖储层砂体在纵向及平面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 长4+5储层主要为一套中?细粒长石砂岩, 发育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储集空间以中小孔径的粒间孔为主, 发育少量裂缝, 储层物性较差。储层砂体在平面上呈较均匀的条带状展布, 厚度在2~5 m之间; 沉积亚相以三角洲前缘为主, 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水下分流浅河道、水下分流浅滩和水下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在纵向上, 水下分流主河道及浅河道交替变化, 在各小层有规律的展布。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寻找白于山地区的油气富集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基于应力隔夹层划分的特低渗储层剩余油挖潜——以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储层为例
靳文奇, 杜书恒, 路向伟, 吴志宇, 师永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6): 1034-104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97
摘要703)   HTML    PDF(pc) (2215KB)(890)    收藏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特低渗储层压裂缝分布规律性不强、预测难度大的问题, 采用传统工程地质方法与特殊测井、常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建立油藏三维空间展布的地层岩石力学模型, 开展随井间储层和应力场变化的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 得到较精确的压裂缝全缝长几何形态参数, 据此认为应力隔夹层将作为一种新的开发地质属性对压裂缝纵向延伸和水驱波及范围起主导控制作用, 并提出开发调整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低渗储层的开发决策效率、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低渗透储层原位条件下应力敏感性评价
盛英帅, 胡清雄, 高辉, 师永民, 党永潮, 邵飞, 杜书恒, 方媛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6): 1025-1033.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50
摘要905)   HTML    PDF(pc) (4882KB)(1361)    收藏

为探讨围压和孔隙压力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及岩石渗透率敏感性评价的新方法, 选取松辽盆地3块低渗透储层岩样, 采用岩石伺服三轴实验系统, 分别做常规条件和原位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评价, 得到三方面结果。1) 3块样品的渗透率随围压增大而降低, 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 原位条件下, 物性越差的样品储层应力敏感性越强。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恒速压汞实验, 解释了低渗透储层敏感性差异存在的机理。储层岩石喉道的大小和形态、黏土含量和类型、矿物胶结程度是决定渗透率敏感性差异的原因。3) 塑性矿物含量和类型是决定渗透率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即云母、黏土等塑性矿物含量越高, 致密岩石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越强。在实际工作中, 评价岩石渗透率敏感性时一般只考虑围压单因素的影响, 会对评价结果带来较大的人为误差, 而岩样地层所处的孔隙压力等条件对渗透率影响不容忽视。为准确地认识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特征, 制定更合理的生产压差, 建议进行岩样渗透率敏感性评价时, 恢复地下原位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地应力方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张志强, 师永民,卜向前, 梁耀欢, 张恩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5): 861-87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40
摘要1234)   HTML    PDF(pc) (3157KB)(900)    收藏

摘要 基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地应力方向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认识不足的现状, 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某区块长6 油层组4 口取芯井各向异性钻柱, 分别在干样与地层原位条件下进行现今地应力方向相对油田开发初期地应力方向偏转值的测定, 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干样与地层原位条件下测试的地应力方向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对于油田储层地应力进行地层原位条件下的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最大主应力方向相对偏转值在 4.65°~8.73°之间, 平均值约为 7°, 从储层物性特征、岩石破裂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天然水道”对地应力方向的偏转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根据油田开发初期地应力方向(NE65°), 确定研究区现今地应力方向约为 NE58°。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水力压裂、加密布井以及井网调整等实际问题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安塞致密砂岩油藏单砂体刻画与压裂改造
朱丹妮, 潘懋, 党永潮, 朱志平, 刘培刚, 师永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3): 457-46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17
摘要917)   HTML    PDF(pc) (1530KB)(980)    收藏

安塞油田多期河道叠加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 油井含水量升高, 油层有效动用不均, 整体压裂易出现水窜、水淹现象, 已不适应油田现今的生产状况。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对油水井单砂体进行细分和对比, 建立岩体力学模型和三维应力场分布模型, 结合现场压裂施工参数, 开展单砂体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安塞油田多期河道叠加致密砂岩油藏侧向复合砂体内部单砂体间泥质、钙质物性夹层发育, 形成的应力夹层对压裂裂缝的展布有较好的封隔作用, 即使压裂施工过程中隔夹层产生裂缝, 但随着泵压的降低, 张开的裂缝会随之闭合, 支撑剂并没有进入隔夹层中产生有效裂缝, 油层单砂体间有效动用不均, 60%的层有效动用程度较低。由此提出针对小层内动用程度不高的11 口井的单砂体补孔、重复压裂、堵水、隔采等措施, 经过现场实施, 增产效果明显, 平均日增油1.2 t 以上, 最终形成多期河道叠加致密砂岩单砂体细分与压裂改造的技术方法体系, 对今后类似油藏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井震联合非均质储层改造规模的非线性表征方法
杜书恒, 师永民, 徐启, 方媛媛, 盛英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2): 241-24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79
摘要1089)   HTML    PDF(pc) (3041KB)(848)    收藏
朝阳沟油田Ⅲ类区块井网经过两次加密调整和重复压裂, 部分储层仍无法建立有效驱动体系, 油水井措施效果差, 剩余油采出程度低。考虑到对压裂缝扩展条件及非均质储层改造程度认识不足的实际情况, 通过测井与地震联合的手段开展油藏三维地应力场建模, 以弹性理论为基本依据, 预测非对称压裂缝全缝长扩展情况, 提出“相对应力”和“改造因子”概念, 给出相对应力?改造因子非线性经验关系式, 划定形成填砂裂缝的相对应力值范围, 并据此判断储层压裂后改造规模情况。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开发层系的选定,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程度将起到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基于地震叠前反演的零散砂体岩体力学场建模
方媛媛, 师永民, 王磊, 杜书恒, 盛英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6): 1040-104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75
摘要1042)      PDF(pc) (1445KB)(964)    收藏

针对大庆油田外围扶杨低渗透油层分布零散, 岩体力学性质变化快, 储层改造难的问题, 在大量岩体力学原位模型测定的基础上, 研究纵横波速度之间的关系。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得到纵横波速度体, 利用岩石物理关系式得到井间的岩体力学参数场,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井点弹性参数值。结合井点与井间弹性参数值, 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非均质岩体力学三维场, 为水力压裂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东河塘滨岸砂体蒸发泵吸作用与钙质隔夹层形成
姜洪福;王梓媛;师永民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5): 857-862.  
摘要685)      PDF(pc) (1245KB)(20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低渗透油藏压力场变化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卜向前;师永民;杜书恒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5): 850-856.  
摘要633)      PDF(pc) (3177KB)(24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1油层为例
熊文涛,师永民,刘新菊,王小军,吴洛菲,王磊,郭馨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99)      PDF(pc) (744KB)(446)    收藏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探讨多期河道叠加的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通过优选参数, 选定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品质系数、流动层带指数作为参数因子, 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分类和评价, 认为用聚类分析法划分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是合理可行的, 对同类储层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东营凹陷滩坝砂体油藏地质特征及压裂优化选层
杨成,师永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17)      PDF(pc) (4697KB)(520)    收藏
针对东营凹陷滩坝砂岩油藏由于横向上变化快、单层薄、区域上单砂体连通性差、油气充满程度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各井储层改造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 分别从储层含油性、物理性能、厚度、储层流体充满程度4个方面, 并结合压裂改造工艺现状, 分析了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 认为储层流体充满程度是决定压裂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并建立了地区优化选层的经验图版, 对今后类似的滩坝砂岩储层压裂优化选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多层系断块油藏二次开发地下认识体系重构---以沾化凹陷河滩油田为例
李?,师永民,唐亮田,杨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58)      PDF(pc) (1459KB)(366)    收藏
针对沾化凹陷河滩油田含油层系多、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及地面系统老化严重的问题, 遵循老油田二次开发理念, 以重构地下新的认识体系为目标, 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取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开展断块油藏精细构造研究和精细储层研究。在此基础上, 综合应用监测资料、历史注采状况、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 准确评价和量化剩余油潜力。采取边认识边调整的思路, 油田开发效果取得初步改善, 明确了二次开发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 并编制了二次开发实施方案, 为全面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苏里格气田岩石力学场建模研究
李光泉,秦小双,师永民,张雷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23)      PDF(pc) (1311KB)(452)    收藏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常规测井曲线和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并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非均质的岩石力学参数场, 准确认识储层的岩石力学参数。研究结果可以为气田后期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设计提供依据, 降低压裂设计计算过程中的误差, 有利于得到更为准确的水力压裂裂缝形态, 降低气田开发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火山泥石流: 一种新的油气储集类型---来自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下白垩统的证据
李晓敏,师永民,姜洪福,王磊,秦小双,吴文娟,柴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595)      PDF(pc) (7884KB)(366)    收藏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由若干个北东向展布的含火山断陷盆地成群排列组成。早期大量的火山物质充填在盆地箕状断陷湖盆中心,形成内源型火山泥石流油气藏,成为一种新的而且是该盆地主要的油气储集类型。通过大量的岩石学观察研究, 表明盆地内储层岩性组合不同于通常火山碎屑岩中的“凝灰质砂岩”或“凝灰质砂砾岩”,而是火山泥石流快速堆积的混杂岩相,有其特殊的储层沉积成因和特定的古地理环境,属于一种研究程度较低的新型沉积成因储层类型。该种储层类型具有凝灰岩与正常砂砾岩混杂堆积、岩性复杂、分选差、孔隙类型复杂多样、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储层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敏感性强,胶结作用弱,常规注水开采容易造成水敏、速敏、套损、套变和出砂严重等问题,开发难度大。探讨了火山泥石流储层成因机理,可为优选开发方案、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获得经济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超低渗油气藏非对称压裂数值模拟理论及应用
吴文娟,师永民,王小军,刘洪涛,秦小双,王磊,柴智,李晓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62)      PDF(pc) (1679KB)(324)    收藏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采油区延长组的长6油层组为例, 利用测井资料开展地质建模、三维岩石力学场和三维应力场研究, 获得井筒以外空间任一点与压裂密切相关参数的非均质网格节点数值模型。依据岩石破裂准则定量模拟计算出压裂缝的实际展布形态, 建立非对称裂缝空间分布模型, 包括缝高、缝长、缝宽和裂缝的走向。结合生产动态资料, 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 提出单井重复压裂措施方案。经过现场实施, 日增产原油4吨左右, 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人造岩芯孔喉结构的恒速压汞法评价
柴智,师永民,徐常胜,张玉广,李宏,吴文娟,徐洪波,王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秦小双,师永民,吴文娟,寇,王磊,李晓敏,柴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01)      PDF(pc) (6688KB)(351)    收藏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岩芯的详细观察以及对储层岩石物性数据的统计分析, 认为构造运动、岩性与岩相、风化淋滤作用是控制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主要因素。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分为原生裂缝、原生孔隙、次生裂缝、次生孔隙四类。储层的渗流能力主要由裂缝决定。风化壳是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主要类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风化壳顶面以下250 m距离以内, 其中环坳陷分布的古隆起部位更为有利。距离风化壳顶面越远, 孔隙和裂缝充填程度越高, 火山岩储集性能越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长深气田火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成因机理
王磊,师永民,宋秋国,柴智,秦小双,李晓敏,吴文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548)      PDF(pc) (1330KB)(397)    收藏
对吉林油田长深井区火成岩低孔低渗型储层取岩芯样品进行应力敏感性测试, 样品的渗透率恢复率不超过11%, 呈现极强的应力敏感性。通过储层岩芯观察及其他地区火成岩应力敏感性分析结果对比, 认为火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与储层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孔隙、裂缝发育程度以及发育类型有关。与砂岩较单一的成岩作用不同, 火成岩复杂的成岩作用导致不同地区火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同, 即便在同一地区, 不同火成岩岩性储层的敏感性都可能不同。所以对火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应区别对待, 不能一概而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徐家围子断陷营一段火山岩旋回测井响应特征
张立伟,师永民,李江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522)      收藏
在钻井取芯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测井资料,开展了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营一段高分辨火山岩旋回的划分,建立了营一段火山岩的旋回模式,并总结了营城组一段不同岩性、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营一段划分为3个旋回,每个火山岩旋回的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值在底部一般为中高值,顶部为低值;在不同旋回界面,测井曲线振幅和变化频率明显增大,指示风化壳或沉积夹层等标志性界面的存在;并通过研究认为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密度3种测井曲线对火山岩岩性和岩相识别最为敏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